|
每天傍晚时分,10余名海南师范大学(简称海师)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会轮流来到位于学校生态园的海龟救助站。在几个硕大的蓝色水桶旁,他们为10多只受伤、生病的海龟准备“晚餐”,喂养的同时还要给它们做全面体检。
2014年,海南师范大学组建了海龟救助志愿团队,并为海龟创建“医院”——海龟救助站,让患病或者受伤的海龟可以接受治疗,健康回归海洋。从成立至今,在专家的指导下,海龟救助站的年轻志愿者已经成功救治了51只海龟,包括红海龟、绿海龟和玳瑁。
A
师生共建海龟“医院”
海龟是大型海洋爬行动物,被称作“海洋旗舰物种”。海洋里生活着7种海龟,包括绿海龟、玳瑁、棱皮龟、红海龟、太平洋丽龟、大西洋丽龟和平背海龟。如今,这7种海龟都已成为濒危动物,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去年,911国际海龟救助组织在海口放生海龟。这只海龟曾患有肺部疾病,911国际海龟救助组织和海师海龟救助站联手对其进行了救治。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
| | | 海师海龟救助志愿者团队部分核心成员。通讯员 林柳 摄 |
| | | 志愿者张婷(左)、章天佑(中)和童守礼在给绿海龟打点滴。 |
| | 扫码看视频 视频拍摄:宋国强 视频文字:刘操 视频剪辑:吴文惠 |
| 据了解,我国沿岸海域的海龟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开始逐渐下降。我省文昌、陵水这些海龟经常出没的地方,近年来几乎再无海龟上岸产卵。长期关注海南省海龟状况的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内著名的 “龟博士”史海涛教授对此一直忧心忡忡。
“海岸连片开发密度之高,这样的环境不利于海龟的成活。”史海涛说,此外,近海分布的密集渔网、临近岸边的养殖网格也会威胁海龟生存。
“作为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海龟种群数量的锐减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必然的。如果海龟消失了,人类的自然生态就会遭到破坏,最终人类最基础最重要的生态环境就会崩溃。”史海涛认为,重要的高层生物链、海洋旗舰物种——海龟的存在,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帮助的。正因如此,长期以来,凡是遇到受伤的海龟,史海涛都会想方设法悉心帮助救治。
30多岁的叶政廷是史海涛的研究生,童年在海南文昌的家乡度过,曾见过海龟在文昌上岸产卵,后来又跟随父母移民到美国生活。
“在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美国夏威夷的海岸,我都曾见过数万只海龟上岸产卵的奇观。”几年前回到海南的叶政廷,开始着手创立911国际海龟救助组织,自费救助受伤的海龟。
2014年初,叶政廷向自己的导师史海涛提出在海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筹建海龟救助站的想法,获得了同意。海龟救助站建立初期,国内相关的仪器、药品十分短缺,叶政廷就自费从美国采购仪器设备带回学校。
救助站成立后,学校为该站配备了专业指导老师,并面向全校学生招募核心志愿者。“经过严格考察,数十名候选者能留下的只有个位数。缺乏爱心、怕脏怕累、求知欲不强的人不能加入。”海龟救助站指导老师、海南师范大学林柳博士表示。
当时,国内鲜有救治照料海龟的书籍和教程,志愿者队伍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救助经验,大家几乎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叶政廷便从国外找了很多相关资料,加上导师的精心指导,他逐渐可以借助B超、血液化验、输液、内窥镜等技术手段,为受伤的海龟实施手术开展救助。新招募的核心志愿者们也跟着叶政廷一同学习救助海龟的技术。
B
像对待亲人一样救治海龟
海龟救助站成立后收治的第一只海龟是文昌有关部门送过来的。边防部门查扣了渔民私下贩卖的一只海龟。这只海龟被送到海龟救助站时,由于在甲板上呆的时间太长,已经出现了脱水症状。志愿者们便紧急为它输液补充体力。同时,就近寻找海水为海龟搭建“医院病床”。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没有相关的救助经验,叶政廷和老师便一点点教我们,判断海龟的病情。”海师2013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王陈仪是最早加入海龟救助志愿者团队的成员之一。她在听了一场叶政廷关于海龟救助的报告后,踊跃报名加入。
救助站成立之初,志愿者们会聚到一起为生病、受伤的海龟会诊,确定专业诊疗方案。“不小心误食鱼钩的海龟,要在最小的伤害范围内将鱼钩从海龟体内取出;患肺炎的海龟,要把它隔离起来,打消炎针消炎;出现创伤的海龟,要及时给它们消毒,防止伤口感染………”在救助站工作了3年多的王陈仪,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救治海龟的方法。
医治受伤海龟的同时,给它们补充营养也至关重要。但是,给海龟喂食并非易事。
“海龟是比较胆小的动物,怕生。一般新来的海龟都有拒食的习惯,一两个月也调整不过来。”王陈仪表示,生了病的海龟身体很虚弱,如果不能及时喂食补充营养,就会有生命危险。
给海龟喂食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志愿者要绞尽脑汁, “只能跟海龟拼耐性了!”有时,他们要把受伤的海龟抬上特制的木架,用塑料软管和漏斗进行喂食。
“喂一只海龟,一般需要三位志愿者相互配合,两个人控制住海龟,一个人喂养。有时刚喂进去海龟就吐了出来,只能重新开始。” 王陈仪说。
每次的喂食过程,也是志愿者给海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的过程。2015年初,一只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绿海龟被送到救助站,根本不能自主进食。志愿者每天为它输两次葡萄糖液体补充体力,但是它仍然没有脱离危险。志愿者们便将鱿鱼、蔬菜打磨成流质食物,用塑料导管灌入它的胃里。喂食后,再将它的脖子清洗消毒,抽取血液,“要送到医院进行血液化验,看看这只海龟体内是否有病毒或细菌感染。”王陈仪说。
校园环境与海龟平时生活的海洋环境相差很大,海龟对海水的质量要求很高。气温越高,为海龟更换海水的频率就越高。志愿者一面通过海鲜酒楼找到海水供应商,每周一次为海龟更换海水,一面购置安装了海水过滤装置,不间断地为海龟过滤海水。“让它们在这养病,必须给它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养病环境。”志愿者们说。
时间久了,志愿者们与海龟成了好朋友。志愿者胡振义觉得海龟很“通人性”,很乖巧,“它们一开始遇到生人会用鳍来拍打,我们会盖住它们的眼睛进行安抚,然后通过抚摸头部、吹口哨来交流。”
“我们用手或刷子摩擦海龟的背甲,它就用鳍撑起身体配合我们,不停摇摆,就像跳舞一样。”一说到海龟,志愿者王明的脸上就洋溢出灿烂笑容。
日常生活中,志愿者们还根据海龟各自的特点,为它们起了昵称:一只绿海龟因误食鱼钩而得名“鱼钩”;一只绿海龟左前鳍断了,得名“断鳍”。因为无法返回大海,它将一直留在救助站里;一只海龟的身体比其他同伴的圆,便被亲切地叫做“球球”。
C
“医术”渐长,帮助海龟回归大海
5月8日上午,胡振义和几个同伴,耐心地给一只得了肺病,背甲因烂甲病溃烂的绿海龟进行伤口消毒。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呵护,这只病龟身体逐渐恢复,患处长出了新皮。
3年多的经验积累,让海龟救助站志愿者们的“医术”渐长,救助海龟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救助站也越来越出名。边防部门查没的受伤海龟会送到这里,海南各市县渔民误捕的受伤海龟也会送到这里。这些海龟中,大多是边防部门查获的走私龟,还有一只红海龟是爱心村民在海口市动物保护协会和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的帮助下,连夜送到这里的。
去年2月,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红树林附近滩涂上,渔民发现了一只因受伤搁浅在岸边的红海龟,“哪里能给它治疗呢?”经过多方打探,这名渔民终于联系上了海师海龟救助站。
海师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李汉东还记得初见这只红海龟的场景。“在岸上搁浅太久,海龟已经严重脱水,腹甲溃烂穿孔,身体感染危在旦夕。”
李汉东和其他志愿者开始动手给海龟做手术,将它身上溃烂的肉剔除后,一边对海龟的伤口进行消毒,一边给它输液补充能量。
“直接让它接触海水,会侵蚀到伤口,但是不放到海水里,它又可能会脱水致死,让人伤透了脑筋。”为了防止红海龟的伤口在海水中感染细菌,志愿者们拿来蜂蜜涂抹在伤口上。精心照料了几个星期后,这只海龟终于逐渐恢复了健康。
如今,海师海龟救助站志愿者团队已经成为海南救助海龟的专业队伍。一次,琼海边防部门查获罚没了96只海龟后,专门邀请志愿者团队对海龟进行体检,体检状态好的就放归大海,状态差的就留下来救治。
李汉东、胡振义都参与了这次活动。整整一天一夜,他们对近百只海龟详细筛查,抽血化验,最终将6只海龟带回救助站救治。
“能帮助海龟,感觉很开心。”王陈仪告诉记者,她的专业虽然与海龟救助研究关系不大,但是在救治过程中与海龟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大自然是海龟最好的归宿。3年多来,送到海龟救助站的海龟大部分都被救活了,恢复健康的海龟最终被放回大海。“每次海龟要回归大海,都感觉很舍不得。”王陈仪曾多次到现场看海龟游回大海,每次都忍不住偷偷落泪。
保护海龟 我们在行动
文\海南日报记者 刘操
今年,海南师范大学海龟救助站申报的“爱的龟途”海洋生物保护志愿服务项目,在海南师范大学2017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金奖。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海师“爱的龟途”海洋生物保护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都有同一个梦想:在他们的努力和呼吁下,人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海龟、保护海洋。让成群的海龟从容地爬上岸来,自由自在地在海南的海岸线上产卵。
3年多来,志愿者团队经常在学校内外开展宣教活动,让人们了解海龟的生活习性以及保护海龟的生态重要性。
“我们到海口的中小学宣讲,告诉孩子们海龟在海里游泳就像鸟儿在空中飞翔,希望他们从小就有保护海龟的意识。”志愿者杨文翔希望自己以后有机会到海南的渔港、渔村去宣教。
志愿者王明说,在学校内,救助站通过招募流动志愿者,让更多学生接触海龟,了解海龟,不断增强保护海龟的意识。在校外,为中小学生、普通市民举办普及海龟知识的讲座并定期开放海南师范大学生态园。
相关链接
救助海龟金点子
在救助海龟的过程中,海南师范大学志愿者积累了许多救助海龟的金点子。
金点子1:
“诱导喂食”让海龟饮食均衡
志愿者们会选择下午四五点左右给海龟喂食。身体虚弱的海龟,志愿者会给它们注射葡萄糖氯化钠,情况稍微稳定后,就将鱿鱼和通心菜榨成汁帮助海龟进食。
由于海龟在救助站的环境里活动较少,单一喂食鱿鱼不利于消化,容易出现肠胃炎。这时就需要喂蔬菜、海带、地瓜叶、黄瓜等营养更均衡的饲料。
海龟很喜欢吃鱿鱼,对其他饲料兴趣不大。志愿者会选择诱导喂食的办法,一手拿着饲料,一手拿着鱿鱼,诱导海龟进食调配过的饲料。
金点子2:
帮助海龟摩背
海龟天性喜欢摩背,但是在救助站的水桶中并没有坚硬的岩石可以让它摩背。为了让海龟“病患”感觉舒服,志愿者每周给海龟换水时,会跳进龟池给海龟摩背。
金点子3:
给海龟穿上救生衣
对于身体虚弱的海龟,志愿者担心它们在治疗期间会因体力不支而溺水。他们给每只海龟身下增加了一个浮垫或者给海龟穿上救生衣,帮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同时,给它们补充必要的营养(葡萄糖氯化钠)和注射药物,维持身体代谢,尽快恢复健康。(刘操) |
|